top of page
Tetsu

選擇的成本

已更新:2020年2月2日


這幾年跟學生時代的好友們聚會,看到他們的眉宇之間愈來愈多憂愁在談話空檔中浮上;沉默結束後,從口中飛出的詞句則經常是無力感的綜合體。一切跟我們如何選擇生活方式有關(也就是個體層級,因為已經疲勞得無法注視總體層級的巨大結構性問題)。 如果選擇自己真心嚮往的生活方式,我們會: ●付出巨大的物質面成本。創業階段的投資、轉職期的收入空窗、學習新能力的時間金錢付出等等。並且可能因為周遭不認可,而得不到任何支援。 ●承上,再承受周遭不認可帶來的壓力,也就是精神面成本。 那選擇社會期待的生活方式呢?(通常是份穩定賺錢的正職) ●對自己的失望以及對環境的不滿,會造成極端龐大的精神面成本。 ●物質面可能是相對無虞的嗎?但一旦身心症上身,造成的醫藥費與時間成本也非常深刻。 恩,好像都是難熬的路。 曾經獲得亞運銀牌的友人,在復出賽場重新挑戰的階段,不斷收到這樣的訊息:這邊有工作可以介紹給你,都成家了,別再做那種不賺錢的事。曾經代表台灣站上奧運舞台的友人,同時擁有馬拉松選手、社會企業家、作家、非營利組織常務理事、大學講師等身分,儘管已經是國內屬一屬二活躍於多元領域的知名運動員,仍然會被詢問:所以你甚麼時候要定下來找正職? 成熟的已發展社會應該盡量讓人們在選擇生活方式時,付出較少成本,或至少是讓人不覺得喘不過氣的成本。當人類選擇活出自己的多樣性,只要不侵犯他人,他應該享有不受環境打擊的基本人權。然而只有很少社會能做到這點。 回到個體微觀領域,我們能做甚麼? 如果條件許可,不管人生重來幾次,我還是想選擇自己價值觀認可的生活方式。對於身邊做出同樣選擇的人,盡量給予支持;對於無法做出同樣選擇的人,盡量給予理解。


8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